桑木耳【Jew’sEaronMulberrytree】
【中文别名】
桑木耳,又名桑耳,别名桑菌、木麦、桑上寄生、桑檽、桑上木耳、桑鸡等。
【分布地区】
在杭嘉湖地区及河南等中原地区资源十分丰富。
【科属分类】
真菌门、层菌纲、银耳目、银耳科、木耳科、银耳属、木耳属。
【性状介绍】
桑耳的实体形如人耳,直径约10厘米,内面呈暗褐色,外面平滑且为淡褐色,有密生柔软的短毛,不同大小的桑耳可为簇状分布。桑耳主要经炮制而成,此时桑耳呈不规则的块片,多卷缩,表面平滑呈黑褐色或紫褐色,底面色较淡。中药桑耳质脆易折断,以水浸泡则膨胀,色泽转淡,呈棕褐色,柔润而微透明,表面会有滑润的黏液。
【生长环境】
桑木耳生长在老龄桑树上的蕈类。
【成分药理】
桑耳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和一种特殊的植物胶质,这两种物质能促进胃肠蠕动,促使肠道脂肪食物的排泄,减少食物中脂肪的吸收,从而起到防止肥胖和减肥作用。
桑耳中丰富的纤维素和植物胶质还能促进胃肠蠕动而防止便秘,有利于体内大便中有毒有害物质及时清除和排出,从而起到预防直肠癌等癌症的作用。
中老年人,特别是有便秘习惯者,经常食用桑木耳,或用桑木耳煮粥,对防治多种老年疾病,抗癌、防癌、延缓衰老,都有很好的效果。桑木耳除有降低胆固醇及血脂的作用外,对无意吃下的难以消化的头发、谷壳、木渣、砂子、金属屑等异物还具有溶解与软化的作用。
桑木耳中含有发酵素和植物碱,能促进消化道与泌尿道各种腺体分泌并协助这些分泌物质催化结石,润滑管道,使结石排出。黑木耳还含有多种矿物质,也能与各种结石产生强烈的化学反应,剥脱、分化、浸蚀结石,所以对胆结石、肾结石、膀胱结石、粪石等内流性异物也有比较显著的化解功能。
【性味功用】
桑耳味甘、性平,归肺、胃、大肠经,具有凉血止血、益气补血、活血散结的功效,可用于气不摄血所致的便血、痔疮出血、血痢、面色少华、体倦乏力、腹痛隐隐,也可用于气血亏虚所致的反复出血、妇女崩中漏下等病症。
【相关论述】
《本草经集注》云:“按老桑树生燥耳,有黄者,赤、白者。”《纲目》载:“木耳各木皆生……惟桑、柳、楮、榆之耳为多云。”以上所述表明,桑耳即生于桑树上的木耳统称,为银耳科银耳属和木耳科木耳属可食用之真菌。
相关配伍:
1、治少小鼻衄,小劳辄出:桑耳熬焦,捣末,每发时以杏仁大,塞鼻中。(《肘后方》)
2、治痔病下血不止:桑耳三两。捣碎。上件毎服一两,以水一大盏,煎取七分,去滓,着椒、葱白、粳米煮作羹,空腹食之。(《圣惠方》)
3、治崩中漏下赤白不止,气虚竭:桑耳二两半,鹿茸十八铢。上二味以醋五升渍,炙燥渍尽为度,治下筛。服方寸匕,日三。
4、治崩中,带下:桑耳烧令黒为末,酒服方寸匕,日二服。(3-4方出自《千金要方》)
5、治血崩:桑耳灰二分,香附末三分。淡醋汤空心调服。(《本草经疏》)
6、治咽喉闭塞不通:桑上白耳不拘多少。上一味,捣罗为末,以生蜜浸。每用半匙,绵裏含化,旋旋咽下。须臾即通。(《圣济总录》)
7、治妇人胞宫症聚(肿瘤):桑耳l0-15g,淮山药15g,水蛭6g。共研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1丸,温开水送服,每日2次,10d为1疗程。(《药用寄生》)
8、治心下隐痛:桑耳烧存性,热酒服二钱。(《濒湖集简方》)
9、治留饮宿食:桑耳二两,巴豆一两(去皮)。五升米下蒸过,和枣膏捣丸麻子大。每服一二丸,取利止。(《纲目》引《范汪方》)
10、治遗尿且涩:①桑耳为末,每酒下方寸匕,日三服。(《圣济总录》)
②桑耳、龙骨各三分,矾石、阿胶(炙)各二分。上为散。空腹,米饮汤下,一日三服。(《普济方》)
11、治面上黑斑:桑耳焙研,毎食后热汤下一钱。(《纲目》引《摘玄方》)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