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蝇鹅膏菌【Amanita miscaria (L.: Fr.) Pers. ex Hook.】
【中文别名】
哈蟆菌、捕蝇菌、毒蝇菌、毒蝇伞
【分布地区】
分布于我国黑龙江、吉林、四川、西藏、云南等地。
【科属分类】
真菌门(Eumycota)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层菌纲(Hymenomycetes)伞菌目(Agaricales)鹅膏菌科(Amanitaceae)。
【性状介绍】
子实体较小,无菌环。菌盖表面浅黄或米黄色或浅土黄色,往往中部颜色较深,菌盖直径2-4cm,初期半球形,后渐平展中部下凹,湿润时粘,边缘具明显的条棱,表面具颗粒状白色鳞片。菌肉白色。菌褶白色,离生,较密,不等长,褶缘有细粉粒。菌柄较短,2-6cm,粗0.5-0.8cm,内部松软至实心,质脆易断,上部有粉粒,基部膨大并有不很明显的环带状菌托。
【生长环境】
夏秋季在林中地上群生。此菌属外生菌根菌。与云杉、冷杉、落叶松、松、黄杉、桦、山毛榉、栎、杨等树木形成菌根。
【成分药理】
其毒素有毒蝇碱、毒蝇母、基斯卡松以及豹斑毒伞素等。所含的蝇蕈素,被认为是毒蝇伞里面有迷幻效果的药剂。蝇蕈素结合到蝇蕈素乙酰胆碱受器,导致神经的兴奋,并支持着这些受器。该菌可药用,小剂量使用时有安眠作用。子实体的乙醇提物,对小白鼠肉瘤180有抑制作用。所含毒蝇碱等毒素对苍蝇等昆虫杀力很强,可用于森林业生物防治。
【性味功用】
抗菌、抑制肿瘤。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