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磺菌

硫磺菌[Laetiporus sulphureus (Fr.) Murrill]

【中文别名】

  硫磺多孔菌、硫色多孔菌、黄芝、金芝、鲑鱼菌、硫色菌、树鸡、硫色多孔菌等

【科属分类】

  真菌门(Eumycota)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层菌纲(Hymenomycetes)非褶菌目(Aphyllophorales)多孔菌科(Polyporaceae)

【性状介绍】

  初期瘤状,似脑髓状,菌盖覆瓦状排列,肉质多汗干后轻而脆。菌盖宽8-30cm,厚1-2cm,表面硫磺色至鲜橙色,有细绒或无,有皱纹,无环带,边缘薄而锐,波浪状至瓣裂。菌肉白色或浅黄色,管孔而硫磺色,干后褪色,孔口多角形,平均每毫米3-4个。孢子卵形,近球形,光滑、无色、4.5-7×4-5μm,此菌的重要特征是子实体瓦状排列,硫磺色。

【生长习性】

  生于柳、云杉等活立木树干、枯立木上。此菌在豫南及湖北北部多见于阔叶林内。林内郁闭度较大。达90%以上。生于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茅栗(Castanea seguinii )等树种的活立木树干或树枝上。子实体单生或从生树干上部或较粗的树枝分枝处,距地面4m一15 m。

【成分药理】

  此菌产生齿孔菌酸(eburicoic acid) 可用于合成甾体药物。另外还产生甜菜碱(betaine)、胡芦巴碱(trigionelline)和(γ-hutyro-betarine)等生物碱。引起木材褐色块状腐朽。常生长在香菇段木上,被 视为”杂菌”。

  可抑制小白鼠肉瘤 S180 的生长,并延长动物的生存时间,子实体热水提取物抑制小白鼠艾氏腹水癌的生长。对小白鼠肉瘤 S180 和艾氏腹水癌抑制率分别为 80% 和 90%。子实体含有丙氨酸、亮氨酸等多种氨基酸,如麦角甾醇、24- 甲基胆固醇 -7, 22- 二烯 -3β- 醇、24- 甲基胆甾醇 -7- 烯 -3β- 醇、24- 甲基胆甾烷 -3β- 醇等甾醇类化合物。还含有蛋白多糖(PPF)及 D- 葡聚糖等多糖和齿孔酸(eburicoic acid)。子实体中含多糖、多种胞外游离氨基酸、球蛋白、白蛋白、醇溶谷蛋白、β-1,4- 葡聚糖内切酶。此外,菌丝壁中还含有(1 → 3)-α-D- 葡聚糖和甲壳质。子实体多糖(PPF)静脉注射,可增加羊红细胞诱导的小白鼠脾细胞中空斑形成数目。此菌产生齿孔菌酸(eburicoic acid)可用于合成甾体药物,是治疗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等内分泌疾病的重要药物。另外还产生甜菜碱(betaine)、胡芦巴碱(trigionelline)和γ胡桃甜菜碱(γ-hutyro-betarine)、3β- 羟基 -8,24- 羊毛甾二烯 -21-酸、龙虾肌碱等生物碱。

【性味功用】

  可食用,味道较好。药用,性温,味甘。入脾、胃二经。能调节机体,抑制肿瘤,补益气血,主治气血不足,增进健康,抵抗疾病,治疗体力虚弱等,经常食用对人体可起重要的调节作用。是治疗乳腺癌、前列腺癌,爱迪森氏病等内分泌疾病的重要药物。

【相关论述】

 硫磺菌幼时可食用味道较好。硫磺菌可药用,性温、味甘,能调节肌体、增进健康、抵抗疾病,对人体可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硫磺菌对小白鼠肉瘤180及艾氏癌抑制率分别为80%和90%。硫磺菌子实体所产生的齿孔酸,可用以合成甾体药物(类固醇化合物),这种甾体药物对机体可以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例如:属于甾体药物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是治疗爱迪森氏病等内分泌病的重要药物,又能使胶原性疾病及过敏性休克渡过危险期和缩短疗程,各种性激素是治疗某些妇科疾病的主要药物,也是治疗乳腺癌、前列腺癌的辅助药物。

 参考文献:

[1] 《中国抗肿瘤大型药用真菌图鉴》136页,陈康林等2013年3月,科学出版社

[2] 《中国东北野生食药用真菌图志》戴玉成、图力古尔主编,第106页

学术论文:

[1] 汪国轮,郭学武,龚建华.硫磺菌原变种液体培养代谢物生物活性分.《微生物学报》,2005

[2] 梁华正,杨水平,丁志刚,饶军.弱碱性大孔树脂固定化硫磺菌β-葡萄糖苷酶的实验研究.《食品科技》,2008

[3] 王娟,高锦明,张鞍灵,李晓明.    硫磺菌发酵液抗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 西北农业学报 》 , 2006

[4] 郑淑蓉.硫磺菌之液态培养条件及其生理活性研究.2004

[5] 闫梅霞,胡清秀.硫磺菌的固体和液体培养研究.《食用菌学报》,2007

[6] 李小林,郑林用,黄羽佳,等.一株野生朱红硫黄菌的鉴定及系统发育地位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4,27 (5 ): 2086 – 2089.

[7] 池玉杰,潘学仁,康海燕,等.硫黄菌原变种与淡红变种培养特性的研究[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1999(3):79—80.

[8] 曾先富,廖志勇,张军.野生朱红硫黄菌驯化栽培研究[J].中国食用菌,2005,(6):18—20.

[9] 李艳秋,庞玉芬,赵丛发•野生梨树鸡蘑菇品种培养基筛选初报[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9, (1):41.

[10] 曾先富,张军,廖志勇•阿坝州朱红硫黄菌的分布与生态环境初步调査[Z].成都:2002.

[11] 丁样.珍稀食药用真菌朱红硫磺菌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免疫调节活性的研究[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4(4):311—317.

【相关论文】

发表回复

商品购物车

0
image/svg+xml

No products in the cart.

继续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