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须腹菌

红须腹菌[Rhizopogon rubescens (Tul.) Tul.]

【中文别名】

  红根须腹菌、红根包菌。

【分布地区】

  主要分布于云南、福建、香港等地区。

【科属分类】

  真菌门、担子菌亚门、腹菌纲、腹菌目、须腹菌科。

【性状介绍】

  子实体一般较小, 呈扁球形至近圆球形或形状不规则,直径1-6cm,表面近平滑,白色或有红色色调,成熟带淡黄褐色,伤处变红色,表皮基部开始充实,白色,后成迷路状,变黄色或暗褐色,味温和。孢子长椭圆形,无色,光滑,9-14μm×3.5-4.5μm。

【生长环境】

  春至秋至生林中沙质土壤里,逐渐露出地面。此菌为树木外生菌根菌。

【成分药理】

  可食用,味鲜美。每百克干品中含粗蛋白质23.6g、纯蛋白质15.7g、粗脂肪5.4g、碳水化合物56.8g、粗纤维6.8g、灰分7.4g,其蛋白质含量超过香菇、金针菇等重要食菌。此菌试验抗癌,对小白鼠肉瘤S-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为60%。

【性味功用】

  抑制肿瘤

【相关论文】

丁慧敏. 红须腹菌多糖提取,修饰,结构表征及免疫活性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

丁慧敏(南京师范大学)

摘要:红须腹菌是一种珍稀的食用菌,具有一定的抗癌活性,多糖是其有效成分之一,但目前尚未有红须腹菌多糖的研究报道。本研究以红须腹菌子实体为原材料,经过提取分离纯化得到红须腹菌纯多糖,并对其理化性质、一级结构和高级结构进行分析;对经DEAE-Cellulose52纯化得到的红须腹菌酸多糖进行羧甲基修饰,研究红须腹菌酸多糖和羧甲基红须腹菌酸多糖的体内免疫活性,旨在为天然免疫调节剂的研发与应用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羧甲基修饰:采用超声波破碎辅助热水浸提提取红须腹菌粗多糖(CPRR),Sevage除蛋白得到红须腹菌精多糖(RPRR),透析除小分子物质和色素,再利用DEAE-Cellulose52和交联葡聚糖凝胶SephadexG-75对红须腹菌精多糖进行分离纯化,最后得到总糖含量为92.06%的红须腹菌纯多糖(PPRR),得率为0.68%。将经DEAE-Cellulose52柱纯化得到的红须腹菌酸多糖(RPRR-S)进行羧甲基修饰,得到羧甲基红须腹菌酸多糖(CM-RPRR-S),测定其取代度为0.352。  

    2.多糖的理化性质分析:利用化学法对PPRR的总糖、蛋白质、糖醛酸和硫酸基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分别为92.06%、0.59%、2.09%和1.98%,无黄酮和总酚。紫外光谱扫描PPRR发现无核酸,含有微量蛋白。  

    3.PPRR的结构表征:红外光谱表明PPRR中主要为吡喃型糖苷;高效液相色谱表明PPRR由葡萄糖、木糖和果糖组成,含量分别为85.068%、5.872%和9.060%;核磁共振波谱表明PPRR中存在α-构型和β-构型,均为吡喃型,含有→3)-α-D-Xylp→6-β-D-Glcp多糖片段;刚果红实验表明PPRR中存在三股螺旋结构;X射线衍射显示PPRR的图谱为不规则弥散峰,表明PPRR以无定形结构存在;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PPRR结构较为松散,大多以片状结构存在,夹杂着少量的股状结构;热重-差热联用分析表明PPRR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4.RPRR-S和CM-RPRR-S的免疫活性研究:在小鼠体内研究RPRR-S和CM-RPRR-S的免疫活性。实验结果表明:RPRR-S和CM-RPRR-S均可以改善免疫抑制型小鼠的毛色、活动情况、身体状况等;可以改善脾脏和胸腺的损伤,保护细胞结构;均可以显著提高IL-2、IFN-γ和TNF-α的分泌(P<0.05),显著下降IL-6和IL-12的分泌(P<0.05);均可以显著提高免疫抑制型小鼠血液中红细胞和血小板数量(P<0.05),对骨髓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均可以显著激活巨噬细胞,增强吞噬能力(P<0.05)。在以上指标中,CM-RPRR-S均显示比RPRR-S更强的免疫活性。综上,RPRR-S和CM-RPRR-S对免疫抑制型小鼠均具有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经过修饰的多糖其免疫活性更强。

 

发表回复

商品购物车

0
image/svg+xml

No products in the cart.

继续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