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球菌 肉球菌[Engleromyces goetzi P. Henn.]【学 名】 肉球菌(Engleromyces goetzi P. Henn.)【中文别名】 竹生肉球菌、戈茨肉球菌、竹菌、竹球菌、竹肉球内生菌、中华肉座菌等。【科属分类】 子囊菌门(Ascomycota)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炭角菌目(Xylariales)炭角菌科(Xylariaceae)肉球菌属(Engleromyces)【生长习性】 该菌为寄生兼腐生真菌。常生于衰败或即将衰败的箭竹林中。此菌在国内主要分布于云南、川西南、藏东南、黔西南等地,在沿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及其支流的谷地,海拔约2000~3500米的竹林中。以云南西南部产量最大。肉球菌子座发育最适合的温度为10~15℃。喜阴湿,多于每年5~6月份雨后发生。【成分药理】 目前对于竹生肉球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成分上。研究表明,从竹菌中提取出的松胞菌素D和竹菌素都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若能将其进行人工培养,其药用价值将可以被人们充分利用。竹菌(竹生肉球菌)其主要化学成分为子座部分所含的松胞菌素D(cytochalasin D)和竹菌素(engleromycin)。松胞菌素D能专一性地影响哺乳动物细胞的微丝系统排列,抵抗病毒对细胞的感染,并具有有效地杀灭阴道滴虫的作用。有报道称,松胞菌素为一类新型的细胞毒素物质,它能抑制细胞分裂,高浓度时能使细胞核从细胞中脱出。竹菌醚提取物对小鼠肉瘤和小鼠宫颈癌有抑制作用。人们经过研究,发现该提取物中的一个组分有明显的细胞毒性。小鼠腹腔一次注射5mg/kg剂量可导致立即死亡。在利用竹菌菌粉治疗肝癌、肺癌、胃癌、直肠癌中,少数病例表现出一定的缓解作用,除胃肠道反应外,未见对造血系统等有明显的影响。竹菌菌粉治疗肝癌、肺癌、胃癌、直肠癌病例表现出一定的缓解作用,除胃肠道反应以外,未见对造血系统等有明显的影响。据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研究成果显示,该菌含有一种广谱抗细菌物质,此物质经有机溶剂提取后主要存在于乙醚提取物中。本品子座部分含松胞菌素 D 和竹菌素。从竹菌(肉球菌)的子实体分离到的松胞菌素 D 能专一性地影响哺乳动物细胞的微丝系统排列,抵抗病毒对细胞的感染,并对阴道滴虫具有有效的杀灭作用。有报道,松胞菌素为一类新型的细胞毒物质,能抑制细胞质分裂,高浓度时能使细胞核从细胞中脱出。晒干后药用,有抗菌消炎的作用,但其味苦。【性味功用】 味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消痈退肿之功效。用于治疗无名肿毒、咽喉炎、扁桃体炎、腮腺炎、胃炎、胃溃疡,肾炎、皮肤化脓、癌症等。【相关论述】参考资料:[1] 陈康林等.《中国抗肿瘤大型药用真菌图鉴》192页,科学出版社, 2013年3月[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3] 中科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科学出版社,2013年学术论文:[1] 朱达文.鸡胚接种中药竹菌注射液对新城疫病毒的抑制试验.《中国家禽》,2009[2] 王钧,王世林,刘学系等.竹菌中松胞菌素D的分离和鉴定.《微生物学报》,1978[3] 邓正庆.川南竹菌肴.《四川烹饪》,2011[4] 占扎君,孙汉董,吴厚铭等.竹菌化学成分的研究(英文).《Acta Botanica Sinica》,2003[5] 陈迪华,岳德超.竹菌菌丝体的化学成分.《中国药学杂志》,1988[6] 何肖云,郭庆丰,付德来,臧相云,邱君志.亚肉座菌天然产物的分离鉴定及抗肿瘤活性.《菌物学报》,2017年,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闽台作物有害生物生态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