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 (Bull.ex Fr.) Sing.]
【中文别名】
美味草菇、美味苞脚菇、稻草菇、兰花菇、秆菇、麻菇及中国菇。
【分布地区】
主要分布于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区。
【科属分类】
真菌门(Eumycota)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层菌纲(Hymenomycetes)伞菌目(Agaricales)光柄菇科(Pluteaceae)。
【性状介绍】
菌盖宽5-19cm。近钟形;后伸展且中部稍凸起,表面干燥,灰色至灰褐色,中部色较深,具有辐射状条纹。菌肉白色,松软,中部稍厚。菌褶白色后变粉红色,稍密,宽;离生,不等长。菌柄近圆柱形,长5-18cm,粗0.8-1.5cm,白色或稍带黄色,光滑,中实。菌托较大,苞状,厚,污白色至灰黑色。孢子印粉红色。孢子光滑,椭圆形,(6-8.4)μm×(4-5.6)μm。褶缘囊状体棍棒状,顶端突尖或近尾尖,(95-100)μm×(16-35)μm。
【生长环境】
春至秋季生于稻草等草堆上。
【成分药理】
①草菇的维生素C含量高,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加速伤口的愈合,防治白血病,即瘀点性皮疹,齿龈肌肉、关节束、浆膜腔等处出血。
②它还具有解毒作用,如铅、砷、苯进入人体时,可与其结合,形成抗坏血元,随小便排出。
③草菇蛋白质中,人体八种必需氨基酸整齐、含量高,占氨基酸总量的38.2%。
④草菇还含有一种异种蛋白物质,有消灭人体癌细胞的作用。所含粗蛋白却超过香菇,其他营养成分与木质类食用菌也大体相当,同样具有抑制癌细胞生长的作用,特别是对消化道肿瘤有辅助治疗作用,能加强肝肾的活力。
⑤它能够减慢人体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是糖尿病患者的良好食品。
⑥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盐。
⑦含有毒蛋白质(volvatoxin),可是小白鼠腹水瘤细胞膨胀及抑制其呼吸。
【性味功用】
甘,性寒。清热解暑,补益气血,降压。主治暑热烦渴,体质虚弱,头晕乏力,高血压。防治白血病,抑制肿瘤。现代医学认为其具有抗氧化、调节免疫、抗肿瘤等药理作用。
【相关论述】
草菇多丛生于夏季雨后的草堆上,原系中国热带和亚热带高温多雨的腐生真菌,后传入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等地,在中国的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河北、台湾、湖南、四川、西藏等地区。
草菇味甘,性寒。具有清热解暑,补益气血,降压之功效。用于暑热烦渴,体质虚弱,头晕乏力,高血压。现代医学认为其具有抗氧化、调节免疫、抗肿瘤等药理作用。草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脂肪含量却很低。子实体可鲜食,也可直接晒干或烘干制作成干菇食用,还可制作成罐头或盐渍食用。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大型真菌卷》(2018年5月)——无危(LC)。
有史料为证,草菇起源于中国,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清道光二年(1822年)阮元等篆修《广东通志·土产篇》旨《舟车闻见录》:“南华菇:南人谓菌为蕈,豫章、岭南又谓之菇。产于曹溪南华寺者名南华菇,亦家蕈也。其味不减于北地蘑菇。”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黄培爃篆修《英德县志·物产略》中也有同样记述:“南华菇:元(原)出曲江南华寺,土人效之,味亦不减北地蘑菇。”又据福建《宁德县志》载:“城北瓮窑禾朽,雨后生蕈,宛如星斗丛簇竞吐,农人集而投于市。”可见,草菇原本是生长在南方腐烂禾草上的一种野生食用菌,由南华寺僧人首先采摘食用的。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