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花[Isaria cicadae Miquel]
【中文别名】
蝉生虫草、蝉草、金蝉花、蝉虫草菌、大蝉草、虫花。
【科属分类】
子囊菌门(Ascomycota)粪科菌纲(Sordariomycetes)肉座菌目(Hypocreales)虫草科(Cordycipitaceae)棒束孢属(Isaria)蝉棒束孢(Isariacicadae Miq)
【生长习性】
蝉花为生长在蝉蛹或山蝉的幼虫上形成的子座与虫体的干燥复合体。分布于华南地区。寄生在蝉类幼虫上。蝉拟青霉的寄主有7种,即竹蝉(Platylomia pieli)、山蝉(Cicada flammata)、蟪蛄(Platyleura kaempferi)、云南黑蝉(Cicadatra shaluensis)、草蝉(Mogannia conica)、小鸣蝉(Oncotympana ella)和透翅蝉(Hyalessa ronsnana),多分布在中国南方诸省。竹蝉常见于毛竹产区,是蝉拟青霉的重要寄主。此虫6年1代,每代5龄,常年生活在土壤中,以老龄若虫最易感病。当气温18-24℃,相对湿度>80%的温暖湿润季节,在浅土层活动的老龄若虫,接触带菌的土壤发生感染。到翌年6、7月份,温湿度合适,发病死亡虫体前端长出浅黄色或蛋黄色孢梗束,突破表土,伸向地面,形成我们常见的蝉花。
由虫体和虫头部长出的真菌子座相连而成虫体似蝉,浅黄色或黄褐色,折断后可见其内部充满白色或浅黄色致密的菌丝体,气微香。柄部新鲜时淡黄色至波红褐色,顶端稍膨大或后期产孢时急剧膨大,表面有乳白色孢子粉,形似花朵。子座为细长圆柱形,长2.5~6cm,分枝多。
【成分药理】
化学成分:
蝉花的活性成分包括核苷类、环肽类、多糖类等,其中多糖类和核苷类被认为是主要的活性成分。含肝糖、虫草酸、多种生物碱及麦角甾醇等。日本从虫 体部分分离出碱溶性蝉花多糖,为分类麦角菌科拉丁文名:Isaria cicadae;Cordyceps cicadaβ-(1→3)葡聚糖。蝉花含有大量甲壳质和氮等,其功能有降低横纹肌紧张度,并对神经节有阻断作用。
1.核苷类
蝉花中核苷类包括腺苷(adenosine)、虫草素、鸟苷(guanosine)、尿苷(uridine)、肌嘌呤、肌苷(inosine)、鸟嘌呤(guanine)等。
2.环肽类
环肽类化合物有白僵菌酮(bassiatin)、白僵菌素(beauvericin)、白僵菌素甲(beauvericin A)、白僵菌素乙(beauvericin B)。蝉花的固体培养物中含有苯丙氨酸酸酐(phenylalanine anhydride)、3-(4-羟基苯)-6-甲基-2,5-哌嗪二酮[3-(4-hydroxybenzoyl) 6-methyl-2,5-piperazinedione]和N-(4-氨基苯甲酰)-谷氨酸[N-(4-aminobenzoyl) glutamic acid]等环肽类化合物。
3.多糖类
蝉花中分离得到了半乳甘露聚糖C-3(Galactomannan),相对分子量27 000KU,由D-甘露糖和D-半乳糖以4:3的比例组成。从蝉花虫体部分分离到了2个半乳甘露聚糖CI-P和CI-A,其化学结构是由β1→2键合呋喃半乳糖(Galf)残基的支链和αl→2键合甘露吡喃糖(Manp)残基的支链与αl→6键合甘露吡喃糖(Manp)残基的主链连接而成。蝉花发酵液中含有丰富的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 HA),含量达11.35 mg •mL-1。
4.其他成分
从蝉花人工培养物中分离鉴定了1个新的环戊烯酮和1个新的含呋喃环的有机酸和1个已知的呋喃酸。在蝉花中含丰富的虫草酸(D-甘露醇),可达78.57 mg •g-1。
药理作用:
1.神经系统作用
蝉花具有镇静、催眠、抗惊厥和镇痛解热作用。
2.心血管系统作用
蝉花甲醇提取物对高血压大鼠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对正常大鼠无作用,显示蝉花有选择性的降压作用。
3.消化系统作用
蝉花多糖对D-半乳糖胺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F-kB炎性反应信号通路有关。蝉花多糖通过下调Tregs 比例进而降低促纤维化因子TGF-β水平,同时调控Th1/Th2反应平衡,促进Th1反应,对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小鼠具有治疗保护作用。
4.泌尿系统作用
蝉花能有效延缓肾小球硬化、肾纤维化和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进程。野生蝉花和固体培养的菌丝能延缓肾小球硬化和慢性肾衰竭进程,总提取物高剂量组作用甚至强于对照药科素亚(氧沙坦钾),其作用通过TGF-β1/CTGF途径实现。蝉花具有降低血、尿肌酐,提高内生肌酐清除率,改善血清蛋白含量,减少床蛋白的排出等功能。蝉花对肾间质小管病变有较好疗效,能保护肾小管细胞Na+-K+-ATP酶,减轻细胞溶酶体和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改善肾血流动力学,减轻内皮细胞损伤和血液凝固性。
5.内分泌系统作用
蝉花水煎液对四氧嘧啶造成的糖尿病小鼠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呈现量效关系。
6.免疫系统作用
从蝉花中提取2个不同分子量的杂多糖,在25ug•mL-1的浓度下能够促进RAW264.7细胞的增殖,2个多糖均能显著提高巨噬细胞的活力,促进NO、IL-6和TNF-α的释放。此外,低分子量多糖的免疫调节活性明显优于高分子量多糖。从人工发酵得到的蝉花菌丝体中提取多糖,并以冬虫夏草多糖为阳性对照,灰树花多糖参比试验,对小鼠进行淋巴转化试验、巨噬细胞吞噬试验、抗绵羊红细胞(SRBC)抗体效价试验,结果表明蝉花菌丝体多糖具有明显的提高免疫功能作用。蝉花孢梗束50%甲醇提取物能增强PHA(植物凝血素)对人单核细胞(HMNC)的增殖反应,且呈浓度依赖关系,而虫体部100%甲醇提取物抑制HMNC增殖。在环磷酰胺(CTX)致免疫抑制小鼠模型中,给予50 mg•kg-1•d-1、100 mg•kg-1•d-1蝉花多糖灌胃,能够显著提高小鼠脾脏指数、胸腺指数、血清溶血素水平、IFN-γ、IL-2、IgG的含量。
7.抗肿瘤作用
体外试验表明蝉花机提物对肺癌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存在剂量关系,其抑瘤作用与细胞周期有相关性,对C2/M的作用更明显。体内试验表明,从蝉花虫体部分分离的多糖对小鼠肉瘤S180的抑制率达71%。除此之外,蝉花分生孢子能够诱导乳腺癌细胞MCF-7和Hela细胞发生凋亡。
抗肿瘤作用,蝉花抗肿瘤、阻止癌细胞扩散与转移等是通过提高患者免疫力实现的,国内外肿瘤权威专家认为,癌症发生的根本原因是患者免疫力下降。免疫系统是人体自身的天然屏障,可产生抗癌症等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免疫保护作用。对接受放、化疗患者可提高对放化疗治疗毒性的耐受性,能消除癌症特有的剧痛,减轻或消除放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脱发,食欲减退,呕吐等副作用,能改善恶病质,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命。大蝉草多糖(galactomannan)也有抗肿瘤作用。
8.其他作用
经热水浸提、50%乙醇沉淀从蝉花中得到的多糖表现出较强的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且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
蝉花水煎剂能明显延长实脸小鼠的游泳时间,显著提高常压缺氧状态下及在高温条件下的存活时间。
9.毒性实验
急性毒性实验表明:天然蝉化乙醇提取物小鼠灌胃60g/kg,观察72小时,20只小鼠无1只死亡,给药后动物仅活动减少,24小时后均恢复正常。腹腔注射的LD50为12.5±2.1g/kg,毒性反应表现为扭体、活动减少、呼吸困难直至死亡。亚急性毒性实验表明,三组大鼠分别以1g/kg,3g/kg,9g/kg灌胃给药, 连续28d,结果动物的血常规,肝、肾功能和心电图均未见异常改变,对心、肝、脾、肺、肾等重要脏器病理学检查也未见明显异常改变。——《蝉花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中国民族民间医药》,裘洁、宋捷民,浙江中医药大学。
【性味功用】
性寒,味甘,无毒。归肝经、肺经。解痉,散风热,退翳障,透疹。主治小儿惊风夜啼,咽喉臃肿,翳膜遮睛,视物不明;逗疹作痒,麻疹未透。
【相关论述】
蝉花是一种外形具有“动物”和“植物”形态特征的奇妙生物,根是蝉的幼虫体,花是从单个或是2-3个蝉幼虫头部生长出来的,约一寸多长,从顶端分枝开花,花粉为乳黄色,称为”蝉花孢子粉“,简单地说就是”种子“,具有繁殖的功能。其形成过程是蝉的幼虫在蝉羽化前被虫草菌感染、寄生,当气候环境适宜时,吸收虫体的营养转化成菌丝体,最终虫体被菌丝体完全占具而只剩下一个躯壳。万物复苏时节,菌丝体又从营养阶段逐渐转化为有性阶段具有繁殖功能的”蝉花孢子粉“,渐从顶端分枝”发芽“形似花朵,故而称为蝉花。
蝉花是麦角菌科真菌蝉拟青霉寄生竹蝉若虫后的复合体,是与冬虫夏草相类似的虫草;而原产于横断山脉、天目山脉感染虫体为竹蝉的野生蝉花称之为金蝉花或大蝉草(见百度文库吕迪《金蝉花》)。最早在南北朝雷斅的《雷公炮炙论》就有加工蝉花的记载。宋代唐慎微的《征类本草》,以及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及之后药典都有记载功效。蝉花的历史记载比冬虫夏草早,但天然的蝉花非常稀少,野生金蝉花更稀奇珍贵,这限制了蝉花大量使用。
蝉花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四川、江苏、浙江、福建,但安徽、云南省东部诸地均有分布。在浙江,生长着竹林的丘陵地带,海拔80-500 m,地势平缓,郁闭度较高,土质疏松,湿度较大,地面覆盖有枯枝落叶层,且常有竹蝉活动的某些林地,一般均能采到蝉花。反之,坡度较陡,芒萁骨、茅草丛生,土壤板结,就很少有蝉花的发生。对云南省三江源头的考察结果,海拔超过2500 m,蝉花绝迹。海拔低于2500 m的阔叶林或以青冈栎、锥栗为主,云南松、冷杉等针、阔叶树混交林,郁闭度大,土质松,枯枝落叶层厚的某些林地能采集到蝉花标本。寄主多为小鸣蝉和蟪蛄。纯针叶林未发现有蝉花。
易被混淆为商品蝉花的一些虫草
由于蝉的生活史历期长,常受到多种虫生真菌的侵染,我国记载的易被混淆为蝉花的达十多种。所以在野外采挖到的是不能随便食用的。
奇异弯颈霉 异名:奇异鹿虫草(俗称独角龙、独角蝉花)
屋久岛线虫草 异名:屋久岛虫草
由蝉花虫草专家陈祝安教授、李增智教授、中西医肾病专家陈以平教授联合主编的《金蝉花》2014年4月由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这也是我国甚至世界第一部专业介绍金蝉花的专著。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菌物学会原理事长、教育部食药用菌工程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李玉教授作序、中国工程院周宏灏院士、唐希灿院士题词。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