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红栓菌[Trametes sanquinea(L.:Fr.)Lloyd]
【中文别名】
红栓菌小孔变种、朱血菌、血朱栓菌、枫菌等。
【分布地区】
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中南、西南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等地,血红栓菌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吉林、河北、山西、陕西等地。
【科属分类】
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层菌纲、非褶菌目、多孔菌科。
【性状介绍】
子实体侧生无柄,木栓质,单生至覆瓦状叠生生,偶有半平伏而反卷。菌盖半圆形至扇形,(4-10)cm ×(4-15)cm,厚0.5-0.2cm,干后变硬,盖面朱红色,有细软之短绒毛至无毛,粗糙,无环纹,后期稍平滑,橙红色、污红渐褪至淡红色或淡红褐色;盖缘薄或稍钝,全缘。菌肉淡红色至橙红色,木栓质,厚1-1.5mm.菌管与菌肉同色,菌管长4-9mm;管口面朱红色、橙红色或暗红色,后期呈黑色,管口圆形至多角形,每1mm间2-4个。
【生长环境】
多生于栎、槭、杨、柳、枫香、桂花等阔叶树枯立木、倒木、伐木桩上。
【化学成分】
子实体含红栓菌素(cinnabarin)、朱红菌酸(cnnabarinic acid)、麦角甾醇及多孔菌素、朱红栓菌素(tramesanguin)等和4个吩噁嗪-3-酮类(phenoxazin-3-ones),4-羟甲基喹啉(4-hydroxymethylquinoline),注游离糖,糖醇及有机酸等。另外子实体含有对革兰氏阴、阳性菌有抑制作用的多孔蕈素(polyporin)。民间用于消炎,用火烧研粉敷于疮伤处即可。
【药理作用】
1.抑制肿瘤细胞存活率实验结果显示,对乳癌(MCF-7)、纤维肉瘤(HT-1080)、子宫颈癌(Hela)等细胞降低存活率达70%以上,肝癌(Hep G2)细胞降低存活率则达40%以上。子实体热水萃取物浓度于1000μg/ml浓度下,对乳癌(MDA-MB-231)、纤维肉瘤(HT-1080)、乳癌(MCF-7)的细胞降低存活率分别达40%、60%、70%左右。有抑制癌细胞作用,对小白鼠肉瘤S-180的抑制率为90%。
2.抗菌活性实验显示,对大肠杆菌、李斯特菌等具有抑制生长能力,对串珠链球菌具有抑制产孢能力。
3.抗氧化实验方面,子实体于Fenton reacton测定清除自由基能力下,以EA萃取物效果较佳;在还原力测定下,碳源浓度为10%及15%,其还原力会随着发酵时间增加而增加。但浓度为5%及7.5%于培养3天后,还原能力最强,之后随之下降。
4.朱红栓菌可以转化蒂巴因碱(theoine,一种罂粟碱),获得新型止痛药。
5.抗发炎方面研究结果显示,以酒萃效果较佳,浓度越高抑制NO产生能力越强。
【性味功用】
微辛、涩,温。解毒、祛风除湿、清热解毒、行气、止血、止痒 ,用于消炎、痢疾、咽喉肿痛、跌打损伤、痈疽疮疖、痒疹、咳嗽痰喘、风湿痹症、外伤出血等,抑制肿瘤。
【相关论述】
属木腐菌,被害木材初期染以橘红色,后期呈现为白色腐朽。该菌可药用。生肌、行气血、止湿痰、除风湿、止痒、顺气、止血。有抑制癌细胞作用,对小白鼠肉瘤180的抑制率为90%。另外子实体含有对革兰氏阴、阳性菌有抑制作用的多孔蕈素(polyporin)。民间用于消炎,用火烧研粉敷于疮伤处即可。此菌有时在香菇等段木大量繁殖生长,被视为“杂菌”。
相关文献:
1. 朱红栓菌.中国科普博览
2. 戴玉成.中国东北野生食药用真菌图志.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3. 黄年来.中国大型真菌原色图鉴.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4. 陈康林.中国抗肿瘤大型药用真菌图鉴.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5. 陈今朝,王新惠,秦家顺.武陵山血红栓菌深层发酵研究.《时珍国医国药》,2010
6. 王宁宁.血红栓菌发酵产漆酶的条件及酶学特性的研究.《河北工程大学》,
7. 吴泊,邵幼姿,薛莉丽,潘雯斓.芽孢杆菌发酵炮制中药红花增强溶血栓药效研究.《世界中医药》,2018
8. 何晨,金钊,冯志华,白家峰等.芽孢杆菌发酵炮制中药红花增强溶血栓药效研究.《中国中药杂志》,2005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