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别名】
红蘑、松树伞、松蘑、肉蘑
【科属分类】
真菌界 担子菌门 担子菌亚门 担子菌纲 同担子菌亚纲 蘑菇目 铆钉菇科 红铆钉菇属 血红铆钉菇种
【生长习性】
血红铆钉菇(学名:Chroogomphidius viscidus)是红铆钉菇属下的成员,是红蘑学名,东北地区俗称红蘑、松树钉、松树伞等,河北称之为肉蘑,但是该菌与红菇不是同一个物种。该菌子实体一般较小,初期钟形或近圆锥形,后平展,中部凸起,浅咖啡色,菌肉带红色,干后淡紫红色,近菌柄基部带黄色。菌褶延生,菌柄长圆柱形且向下渐细,实心,上部往往有易消失的菌环。夏秋季在松林地上单生或群生,并且形成菌根。
此种蘑菇肉厚,食用味道较好长期以来作为名贵的食用真菌,深受人们的喜爱。红蘑目前仍属野生食用菌,尚未见人工栽培。由于天然林资源破坏,菇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红蘑产量逐年降低,产品供不应求。是东北地区重要的野生食用菌之一。药用可治神经性皮炎。该菌是针叶树木重要的外生菌根菌,在北方与赤松形成菌根,大量生长。
主要分布于中国辽宁省的丹东、鞍山、抚顺、本溪、铁岭等东部山区,生长在油松、赤松纯林内树下根际地表。菌丝与树根共生。
血红铆钉菇生于松树林中地上的杂草丛林之间,与松树形成外生菌根,群生、散生或单生。此菌风味好、有“素肉”之称,其所含有的营养价值及高,除含有人们常所需的蛋白质,膳食纤维外还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少量元素如钾、钠、锌、锰、铜等,因此而深受人们喜爱。因为是野生的,产量极少,目前人工不能种植,价格相对贵。
共生关系:血红色钉菇生长在黑松或赤松林下,其繁殖是靠成熟孢子落地后萌发的菌丝体与油松、赤松的须根有机结合逐渐形成共生菌根。菌丝体通过树木根系获得营养,树木则通过共生菌根吸收所需养分。在土壤和环境的温度、湿度适宜条件下,发育成子实体。
植被:生长在油松、赤松纯林或阔叶混交林内,常伴有杂草和灌木。郁闭度或高或低,树龄在15年以上多有发生,通常混交林和周围灌木较茂密的地方菇潮期长且发生量大,林下地面干净无草的地方较少或没有,砍伐后的林地几乎没有发生。
土壤:发生地土壤表面常有落叶、杂草和灌木。腐殖土层较厚,土壤疏松湿润,透气性和保水性好。一般为黑色沙壤土。土壤为中性偏酸。
野生在中国辽宁地区每年发生一季,集中在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菇潮期30-40天。秋雨过后发生量较大,干旱年份发生量较小。该地区10月份日平均气温1.5-18.5℃,11月份上旬日平均气温-2至9.5℃,年降雨量750-900毫米。
血红铆钉菇生于松树林中地上的杂草丛林之间,与松树形成外生菌根,群生、散生或单生。血红铆钉菇除具备一般蘑菇生长条件外,还必须与松树生长在一起,与松树根共生,其生长环境为海拔700到500米的阴坡或半阴坡的松树林中。
【成分药理】
血红铆钉菇含有聚异戊二烯氢醌类化合物。还含多元醇。每100g含水分12.3g、蛋白质18.4g、脂肪0.7g、碳水化合物58.1g、膳食纤维24.6g、核黄素1.16mg、钙14mg、磷35mg、钾169mg、钠4.3mg、铁235.1mg、锰3.75mg、锌3.14mg、硒91.7mg、铜0.51mg、锰3.75mg。
依次用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血红铆钉菇子实体提取物,结果表明,石油醚萃取物中含甾体、萜类及脂肪族化合物;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含有内酯及香豆素和酚类,不含生物碱、有机酸、蒽醌类、黄酮类等物质;剩余部分含氨基酸、蛋白质和多糖。血红铆钉菇子实体经水提醇沉后的粗多糖得率为6.34%,其糖含量为72.56%,因此该子实体中多糖含量约为4.60%。
【性味功用】
味甘,性平。归脾、胃经。药用可治神经性皮炎。
食疗作用:
血红铆钉菇除具备一般蘑菇生长条件外,还必须与松树生长在一起,与松树根共生,其生长环境为海拔700到500米的阴坡或半阴坡的松树林中。血红铆钉菇肉质肥厚,味道鲜美滑嫩。不但风味极佳、香味诱人,而且是营养丰富的食用菌,有“食用菌之王”的美称,不亚于猴头、灵芝,欧美尤视之为珍品。
药疗作用:
血红铆钉菇中含有多元醇,可医治糖尿病;松蘑内的多糖类物质还可抗肉瘤。因此,它在健胃、防病、抗癌、治糖尿病方面有辅助治疗作用,还有防止过早衰老的功效。松蘑有很好的抗核辐射作用,据俄罗斯研究发现,松蘑能在遭受过核污染的地区很好的生长,而其他生物的生存则不那么乐观。经常食用松蘑,有美颜健肤的功效。中医认为松蘑有益肠健胃、止痛理气、强身健体等功效。据化学分析,该菌蛋白质,脂肪,各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都很丰富,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B2、C及PP。松口蘑具有强身,益肠胃,止痛,理气化痰之医药功效。子实体热水提取物对小白鼠肉瘤180的抑制率为91.8%,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70%。
【相关论述】
此菌风味好、有“素肉”之称,其所含有的营养价值极高,除含有人们常所需的蛋白质,膳食纤维外还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少量元素如钾、钠、锌、锰、铜等,因此而深受人们喜爱。因为是野生的,产量极少,人工不能种植,价格相对贵。血红铆钉菇肉质肥厚,味道鲜美滑嫩。不但风味极佳、香味诱人,而且是营养丰富的食用菌,有“食用菌之王”的美称,不亚于猴头、灵芝,欧美尤视之为珍品。
血红铆钉菇是土传病原菌的拮抗菌,室内平板试验表明,血红铆钉菇能够覆盖病原菌立枯丝核菌、尖孢镰刀菌、茄病镰刀菌、瓜果腐霉、终极腐霉的菌丝,使血红铆钉菇菌丝加密加粗,而病原菌菌丝死亡;瓦解已长势良好的病原细菌根癌菌,使其只留痕迹,降低病原菌繁殖器官数量。血红铆钉菇在PDA和天门冬素培养基上液体培养后,离心上清液对终极腐霉培养中出现315cm和210cm抑菌圈,说明血红铆钉菇能产生分泌物抑制病原菌。另外,在用包衣基质和驱鸟鼠剂对血红铆钉菇的抑制作用试验中,得知粘着剂3%聚乙烯醇、5%聚乙烯醇、3%羧甲基纤维素钠、013%SA吸水剂、5%阿拉伯胶,既不影响油松种子发芽又不抑制血红铆钉菇菌丝的生长,所以可作为油松种子包衣的粘着剂,而3%胶囊液和5%胶囊液、015%吸水剂和110%吸水剂却抑制血红铆钉菇的生长。包衣材料4%滑石粉、7%膨润土以及驱鸟鼠剂HL粉、石墨、涂料对血红铆钉菇菌丝生长和油松种子发芽均无影响。用血红铆钉菇与包衣基质、驱鸟鼠剂丸与油松种子飞播造林获得成功。
保护级别:血红色钉菇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大型真菌卷》(Redlist of China’s Biodiversity – Macrofungi),保护级别为无危(LC)。
种群现状:血红色钉菇要求在特殊的环境条件下才能生长。血红色钉菇的生长发育与该地段的植被、气侯、土壤等因素有关,特别是植被及气侯因素影响较大。中国辽宁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血红色钉菇资源逐渐受到破坏。盲目地掠夺性采摘,大小蘑菇一律清剿,严重阻碍了孢子的扩散与繁殖。由于黑松和赤松木材的经济价值相对较低,逐渐被贵重林木所取代,血红色钉菇的共生树种和生态环境越来越少,珍贵的血红色钉菇资源面临灭绝的危险。血红色钉菇尚未进行人工栽培或半人工栽培,血红色钉菇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成为我们的一项重要新课题。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