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丸

雷丸[Omphalia lapidescens Schroet.]

【中文别名】

  竹苓、雷实、竹铃芝、雷矢、白雷丸、木连子、竹矢、雷公丸。

【分布地区】

  主要分布在浙江、安徽、福建、河南、湖北、湖南等地区。

【科属分类】

  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白蘑科。

【性状介绍】

  干燥的菌核为球形或不规则的圆块状,大小不等,直径1~2厘米。表面呈紫褐色或灰褐色,全体有稍隆起的网状皱纹。质坚实而重,不易破裂;击开后断面不平坦,粉白色或淡灰黄色,呈颗粒状或粉质。质紧密者为半透明状,可见有半透明与不透明部分交错成纹理。气无,味淡,嚼之初有颗粒样感觉,微带粘液性,久嚼则溶化而无残渣。以个大、饱满、质坚、外紫褐色、内白色、无泥沙者为佳。

【生长环境】

  多生于竹林下,生长在竹根上或老竹兜下,有些也生于竹林下或棕榈、油棕等树根际。

【化学成分】

  雷丸的主要成分为雷丸多糖S-4002和雷丸素,此外,还包含钙、铝、镁、苯甲酸丁酯、乙酰雷丸酸、雷丸酸、甲壳质、蛋白质、脂肪、甾醇、卵磷脂、葡萄糖、腺嘌呤、组氨酸、胆碱、β-雷丸聚糖分解酶、脂肪酶、蛋白酶、麦角甾醇、麦角甾醇过氧化物等成分。

【药理作用】

  雷丸含蛋白酶及雷丸多糖,在肠道弱碱性(pH8)的环境中,具有较强的分解蛋白质的作用,加热失效,能破坏绦虫头节,对牛肉绦虫、猪肉绦虫和犬绦虫均有作用。临床证明内服20克雷丸粉,每日3次,连服3天,基本可根治。雷丸多糖(S-4001)对多种动物实验模型,具有明显的抗炎症作用,对后血浆皮质酮含量明显增高,但肾上腺中抗坏血酸含量却无变化,可能S-4001不影响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而是促进皮质激素释放或阻止其代谢消除。小鼠皮下注射S-4001,能明显增加刚果红染料在血中的廓清;对绵羊红细胞免疫的小鼠能明显增加其血清半数溶血值。表明S-4001能增强小鼠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雷丸提取出的蛋白酶(含量约5%)肌注或腹腔注射,对小鼠S-180肉瘤的抑制率为33.3%-69.3%,显示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含水分6.5%,灰分4.0%,醚浸出物0.6%,醇浸出物22%。主要成分是一种蛋白酶称雷丸素,含量约3%,为驱绦虫的有效成分,加热失效。

1、驱绦虫作用

  雷丸对人感染有钩及无钩绦虫,犬绦虫均有驱虫作用。把服用雷丸后排出的虫体,放在微温生理盐水中,大多数是不会活动的,其细节部被破坏的程度最为显着,因此雷丸的驱绦虫作用不是麻痹虫体,而是由于雷丸中的蛋白酶对蛋白质的分解,致虫节破坏所致。

2、对蛔虫的作用

  体外试验对猪蛔虫有效,但对蛔虫感染者无效。

3、抗阴道毛滴虫作用

  10%的雷丸煎剂,药液与培养基成1:1的浓度,5分钟后大部分虫体颗粒化变形,个别虫体仍有活动。

4、抗癌作用

  雷丸素无论肌肉注射,还是腹腔注射,对小鼠肉瘤180均有抑制作用;还有增强免疫及抗癌作用。

5、抗炎作用

  雷丸多糖S-4001对小鼠巴豆油耳炎症、大鼠琼脂性和酵母性关节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表明S-4001对抑制炎症有较强的作用;小鼠S-4001能明显增加刚果红染料在血中的廓清,还可明显增加其血清半数溶血值,表明雷丸多糖S-4001对机体非特异性及特异性免疫功能都有增强作用。

6、凝血和降糖作用

  雷丸粗提液具有凝血活力,进一步纯化可得到雷丸凝集素(OLL)。外国学者研究得出从雷丸子实体和菌丝体中提取得到的粗提多糖具有降血糖作用。

【性味功用】

  苦、寒,小毒。入胃经、脾经、肺经、大肠经。杀虫,消积,除热。主治虫积腹痛,小儿疳积, 有抑制肿瘤的作用。

【相关论述】

真菌世界是一个庞大的家族,抗癌最有效的当属抗癌“真菌之王”——雷丸。早在一千多年前的东汉末年,世界上第一部本草《神农本草经》,就记载了雷丸真菌药物。李时珍的《本草纲目》、2010版《中国药典》等医药典籍均对雷丸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主要成分等分别作了记载。雷丸,中药名。为白蘑科真菌雷丸的干燥菌核。秋季采挖,洗净,晒干。主产于甘肃、四川、云南、贵州。有杀虫消积消肿瘤之功效。用于肿瘤,绦虫病,钩虫病,蛔虫病,虫积腹痛,小儿疳积。雷丸始载于东汉末年的《神农本草经》,并云:“主杀三虫,逐毒气。”李时珍《本草纲目》释其名曰:“皆霹雳击物精气所化。此物生土中,无苗叶而杀虫逐邪,犹雷之丸也。竹之余气所结,故曰竹苓。”中医把蛲虫、绦虫、蛔虫合称为三虫,雷丸均可治疗;另外尚可治因寄生虫引起的小儿百病,如怪癖嗜好、情绪不宁、毛发稀疏、消化不良、腹泻、消瘦、腹痛、磨牙、肛门发痒、盗汗甚至无故抽搐等。

①《本经》:主杀三虫,逐毒气,胃中热,利丈夫,不利女子,作摩膏,除小儿百病。

②《别录》:逐邪气,恶风汗出,除皮中热、结积,白虫、寸白自出不止。

③《药性论》:能逐风,主癫痫狂走,杀蛔虫。

④《玉楸药解》:清热疏肝,杀寸白虫,躯风除痫,止小儿汗。

⑤《陕西中药志》:消积杀虫,清热解毒。

【相关论文】

发表回复

商品购物车

0
image/svg+xml

No products in the cart.

继续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