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芝

皱盖假芝[Amauroderma rudis(Berk.) Cunn.]

【中文别名】

皱盖乌芝、假灵芝、乌芝。

【分布地区】

主要分布于云南、贵州、福建、台湾、广西、广东、海南等地区。

【科属分类】

真菌门(Eumycota)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层菌纲(Hymenomycetes)非褶菌目(Aphyllophorales)灵芝科(Ganodermataceae)

【性状介绍】

子实体一般中等大,一年生,木栓质。菌盖肾形,半圆形,直径3~10cm,厚0.5~0.7cm,表面浅烟色,近灰褐色,具辐射的深皱纹和细微绒毛,往往有同心环带,初期边缘薄,后期增厚至平截,波浪状。菌肉蛋壳色至浅土黄色,厚0.4~0.5cm。菌柄侧生,长4~12cm,粗0.3~1cm,同盖色,近柱形,常弯曲并有细微绒毛。菌管长0.2~0.3cm,色较菌肉深。管口圆形,每毫米5~6个,污白色,受伤处变红色至黑色。

【生长环境】

夏秋季生于林中地上,其基部附着于土中的腐木上,南方多见于相思树下。

【成分药理】

多糖含量为18.29mg/g,多糖主要由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构成.氨基酸含量≥200mg/g.果蝇生存实验证明,0.2﹪,1﹪和5﹪剂量的提取物可分别使雄性果蝇平均寿命延长11.8﹪,12.6﹪和31.8﹪,表明其具有显著的抗衰老作用。

【性味功用】

淡,平。入胃经、肾经。健胃消食,渗湿坚肾。可用于胃胀纳差、肾虚、腰酸。主要用于肾免疫功能低下引起的腰肾部疾病、急慢性肾炎、肾水肿等多种肾脏疾病。抗衰老,治疗消化不良、食积腹胀、嗳腐吞酸、小便不利等,抑制肿瘤。

灵芝的神话传说

远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即有了灵芝崇拜,并伴之以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

战国时代,《山海经》中就有炎帝之女瑶姬不幸夭折化为瑶草的故事。楚国诗人宋玉在《高唐赋》中更将其夸张为人神相恋的爱情故事,其中的“巫山神女”即为瑶姬。以至后人有“帝之季女,名曰瑶姬。未行而亡,封于巫山之台。精魂为草,实曰灵芝”之说。

在我国家喻户晓的深化故事《白蛇传》中,女主人公白娘子只身前往娥眉山盗仙草,以救夫君许仙。历经艰辛、危险,终于感动了南极仙翁,取回了能“起死回生”的仙草灵芝。这一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被改编成小说、戏曲、电影、年画,在我国广为流传。

古代诗人笔下的灵芝

自古以来,灵芝是圣洁、美好的象征,故一些古代文学作品常以灵芝作为主题。

楚国私人屈原描写神女渴望爱情的诗篇《九歌·山鬼》中,有“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诗中“三秀”是灵芝的别名,因灵芝一年可多次采收而得名。诗中采集灵芝的“山鬼”即“山神”,指的是“巫山神女”。

汉武帝制定郊祀之礼祭祖安民,祭祀时曾由70名童男童女咏唱配乐郊祀歌。《灵芝歌》:“因灵寝兮产灵芝,象三德兮瑞应图。延寿命兮光此都,配上市兮象太微,参日月兮扬光辉”即是郊祀歌之一。

三国时代的诗人曹植写了许多有关灵芝的诗篇,在著名的《灵芝篇》中,称颂“灵芝生天地,朱草被洛滨,荣华相晃耀,光彩哗若神”,反映了诗人对灵芝的崇拜。在名篇《洛神赋》中,又用“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描写出在洛水之畔神女采撷灵芝时悠闲的神态,以及诗人对神女的爱慕之情。在《飞龙篇》中,则写到在云雾缭绕的泰山,遇到骑乘白鹿,手持灵芝的修炼者,并求养生之道的奇妙经历:“晨游泰山,云雾窈窕,忽逢二童,颜色鲜好。乘彼白鹿,手翳芝草,我知真人,长跪问道。西登玉台,金楼复道,授我仙药,神皇所造。教我服食,还精补脑,寿同金石,永世难老。”

汉乐府诗《长歌行》中描述的“仙人骑白鹿,发短耳何长。导我上太华,揽芝获赤幢。来到主人门,奉药一玉箱,主人服此药,身体日康强,发白复又黑,延年寿命长”,也说明了采集灵芝特别是红色的灵芝,服食后可使人身体健康,白发转黑,寿命延长,显现出灵芝保健的功效。

道教医学中的“仙药”

我国灵芝文化的发展受道家文化的影响最深。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其哲学思想是“以生为贵”,认为只要通过清养修炼,服食“仙药”,便可白日飞升,得道成仙。葛洪在《抱朴子》中提出,“神仙可学而致”的仙学理论,并编纂了许多服食芝草而升仙的神话。

在古代道家修炼升仙之法中,视灵芝为“仙药”之上品,服之可“后天而老”,“与天同期”。因而,灵芝被称为“神芝”、“仙草”,并在道教文化中呈现出一个神化的灵芝世界。如《海内十洲记》中记载,祖洲、玄洲、方丈洲等十洲三岛,都司神仙居住的仙境,遍生芝草,仙家以芝草为食,故能终生不老。在东海中的方丈洲行,有“仙家数十万,耕田种芝草,课计顷亩,如种稻状”。晋·王嘉《拾遗记》和唐·戴孚《广异记》也说,昆仑山上有芝田数百顷,皆仙人种耕;西王母居住的墉城七宝山上,芝草种类多达一万两千种。据葛洪《神仙记》记载麻姑修道于牟洲姑余山,姿容美妙,成仙后居蓬莱仙岛。农历三月三日王母寿辰,麻姑在绛珠河畔酿灵芝酒,敬献给王母做寿礼,后来民间多画此以贺寿。“麻姑献寿图”中仙女麻姑手捧灵芝酒,寿星举杯,仙童高举寿桃,仙鹤嘴衔灵芝,寓意“吉祥如意”、“福寿双全”。

历史上著名道家人物葛洪、陆修靖、陶宏景、孙思邈等,都很重视灵芝的研究,对推动中国灵芝文化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道家在服食灵芝追求长生不老的实践中,也丰富了对芝草的认识,形成了以养生为主旨的道教医学。

受世界观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道教对灵芝的研究有局限性并带有迷信色彩。道教所指的“芝”,包括许多菇类,如担子菌纲多孔菌科灵芝属真菌、伞菌、腹菌等一些大型真菌,也包括按道教观念炼造出来的“神芝瑞草”。“芝”已成为一种超越自然的神化生物。因此,道教宣扬的种芝、采芝、饵芝方法,也就带有神秘的宗教色彩。并因此招致古代医学者的批判,限制了古代灵芝的医药学研究和应用。

中华民族的吉祥物

自汉代以来,古代儒家学者把灵芝称为“瑞草”或“瑞芝”。他们把灵芝菌盖表面的许多环形轮纹称做“瑞征”或“庆云”,视为“祥瑞”、“吉祥如意”的象征,形成了中华文化中特有的灵芝崇拜。

《汉书·武帝本纪》载:“元封二年六月,宫中产芝,九茎连叶,为庆祥瑞,赦天下,并作芝房之歌以记其事”。《郊祀歌·齐房(芝房歌)》中则写道:“齐房产草,九茎连叶,宫童效异,披图案牒,元气之精,回复此都,蔓蔓日茂,芝成灵华”。其实是汉武帝的行宫甘泉宫年久失修,梁木腐朽而长出灵芝,大臣便借机献媚,歌颂换地的政绩,说灵芝降生宫廷是天意,乃“祥瑞”只兆。皇帝高兴,便大赦天下,并降旨要求地方向朝廷进贡灵芝。

宋代王安石在《芝阁赋》中描述了官吏逼迫民众搜寻灵芝的情景,“大臣穷搜远采,山农野老攀援狙杙,以上至不测之所,下通溪涧壑谷……人迹之所不通,往往求焉。”说明当时举国上下到处搜寻灵芝瑞草,出现了“四方以芝来告者万数“。据《宋史·五行志》记载,宋贞宗在位25年间,各地进献灵芝116次。明世宗时,将各地进献的灵芝在宫中堆积成山,称为“万岁芝山”。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要收集如此之多的野生灵芝,是极不容易的。

明代山西芮城永乐宫三清殿巨幅壁画《朝元图》中,宫女手捧灵芝进献的部分真实地反映了进献灵芝的场面,《朝元图》是一幅描绘灵芝瑞应的珍贵艺术作品。

历史上,灵芝以及由其衍化而成的“如意”成为我国特有的吉祥物,被广泛用以象征“赐福嘉祥”、“增添寿考”、“国泰民安”等瑞应,影响极为深远和广泛,流传至今。

在全国许多宫殿、寺庙、古建筑、服饰、刺绣、绘画、雕刻、瓷器以及出土的大量文物中,都能发现有关灵芝和从灵芝演化来的“灵芝祥云”的形象。如北京天安门城楼前华表上的“蟠龙腾驾灵芝祥云”;浮雕在天坛祈年殿宝顶上的“环绕九龙的灵芝祥云”;紫禁城大殿前雕有蟠龙和灵芝祥云的御路。紫禁城、国子监和孔庙的围栏上雕刻的灵芝盆载;孔庙中“进士提名碑”基座上雕刻的灵芝图案;雍和宫释迦牟尼佛像前的木雕灵芝盆景,凡此种种,均成为我国古代灵芝崇拜和灵芝文化的见证。

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的清代缂丝《乾隆御笔新韶如意图》,图中的花瓶中插松枝、山茶与梅花,旁置柿子、百合以及灵芝。寓意“事事如意,百事祥瑞”,是典型的岁朝图。

关于黑芝的论述:

“黑芝”之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别录》云”黑芝生常山。”而《新修本草》对黑芝产地提出不同看法,认为”白芝未必华山,黑芝又非常岳。”因此,单从产地不足以为考证依据。《采芝图》有记载:”黑云芝生山谷之阴,黑盖赤理,黑茎。”因此,此种黑芝可能是多孔菌科假芝属种类,并且极有可能是假芝和黑柄多孔菌,因为这些植物在现代医药文献中也有药用得记载。

黑芝也称”中国灵芝”,味甘,性平。主要含麦角甾醇、有机酸、氨基葡萄糖、多糖类、树脂、甘露醇、多糖醇、脂肪酸,又含生物碱、内酯、香豆精、水溶性蛋白质和多种酶类。

《神农本草经》把黑芝列为上品,谓黑芝”主耳聋,利关节,保神益精,坚筋骨,好颜色,久服轻身不老延年。”谓赤芝”主胸中结,益心气,补中增智慧不忘,久食轻身不老,延年成仙。

黑芝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无论心、肺、肝、脾、肾脏虚弱,均可服用。黑芝所治病种涉及呼吸、循环、消化、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等各个系统;涵盖内、外、妇、儿、五官各科疾病。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黑芝扶正固本,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的巨大作用。它不同于一般药物对某种疾病而起治疗作用,亦不同于一般营养保健食品只对某一方面营养素的不足进行补充和强化,而是在整体上双向调节人体机能平衡,调动机体内部活力,调节人体新陈代谢机能,提高自身免疫能力,促使全部的内脏或器官机能正常化。

目前,通过黑芝的现代研究,总结出黑芝有如下药理功能,改善与提高人体素质:

1)增强人体免疫:表现在通过服用黑芝能增加胸腺、脾脏重量,增强白细胞活性和吞噬功能,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和转化,增强细胞的分裂与再生。

2)增强学习记忆能力:临床观察,服用黑芝能提高人体多巴胺含量,从而加强大脑的单胺类介质,促进人脑的注意力、反应力和记忆力。

3)促进核酸、蛋白质的合成:黑芝所含有的多糖类化合物能促进人体蛋白质的合成,改善造血功能,有利于增强人体的防御机制。

4)保肝、解毒:黑芝的醇类化合物以及黑芝酸具有很强的保肝活性,降低肝脏三酰甘油的蓄积,提高肝细胞的代谢能力和再生修复能力。目前临床上使用黑芝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显著疗效。

5)延缓细胞衰老:黑芝所特含的多糖肽能有效的清楚人体自由基的能力,亦减少心、脑中脂褐质的生产,提高细胞的活性与代谢能力,预防老年痴呆症的产生,并使皮肤细胞保持紧肌肤紧致,亮泽。

6)治疗高血压和高血脂症:黑芝醇类化合物、多糖类能增强心肌收缩力,软化血管、减慢心率,达到降压的作用;同时还能降低血糖,提升胰岛素,帮助糖尿病人恢复健康。

【相关论文】
发表回复

商品购物车

0
image/svg+xml

No products in the cart.

继续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