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树花

灰树花[Griflola frondosa(Fr.)S.F.Gray]

【中文别名】

    栗子蘑(河北)、贝叶多孔菌(中文正名)、云蕈、千佛菌(四川)、莲花菌(福建)、舞茸(日本)等。

【分布地区】

    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河北、四川、云南、广西、福建等地区。

【科属分类】

    真菌门(Eumycota)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层菌纲(Hymenomycetes)非褶菌目(Aphyllophorales)多孔菌科(Polyporaceae)

【性状介绍】

    子实体肉质,短柄,呈珊瑚状分枝,末端生扇形至匙形菌盖,重叠成丛,大的丛宽40~60厘米,重3~4公斤;菌盖直径2~7厘米,灰色至浅褐色。表面有细毛,老后光滑,有反射性条纹,边缘薄,内卷。菌肉白,厚2~7毫米。菌管长1~4毫米,管孔延生,孔面白色至淡黄色,管口多角形,平均每毫米1~3个。

【成分药理】

  据文献报导,它有抑制高血压和肥胖症的功效;由于富含铁、铜和维他命C,能预防贫血、坏血病、白癜风,防止动脉硬化和脑血栓的发生;它的硒和铬含量较高,有保护肝脏、胰脏,预防肝硬化和糖尿病的作用;硒有防治克山病、大骨节病和某些心脏病的功能;它兼含钙和维生素D,两者配合,能有效地防治佝偻病;锌有利大脑发育、保持视觉敏锐,促进伤口愈合;高含量的维生素E和硒配合,使之能抗衰老、增强记忆力和灵敏度。灰树花还是引人注目的抗癌药源,一方面,较高的硒含量有抗御癌肿的作用,尤其是所含灰树花多糖,以β-葡聚糖为主,其中抗癌活性最强,据说比已面市的香菇多糖、云芝多糖等有更强的抗癌能力。以日本为主的科学家对灰树花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证明了灰树花是最有价值的药食两用菇类,特别是从灰树花中提取的最有效活性成分灰树花D-fraction具有极强的抗癌功效,被誉为:“真菌之王,抗癌奇葩”。抗癌作用:活化吞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伤害性T细胞等免疫细胞,诱导白细胞素,干扰素-γ,肿瘤坏死因子-α等细胞因子的分泌;诱导癌细胞凋亡;与传统的化学治疗药物(丝裂霉素、卡莫斯丁等)合用,既增加药效,又减轻化疗过程中的毒副作用;与免疫治疗药物(干扰素-α2b)有协同作用;减缓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增加食欲,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性味功用】

  甘,平。益气健脾、补虚扶正,预防贫血、坏血病、白癜风,防止动脉硬化和脑血栓,保护肝脏、胰脏,预防肝硬化和糖尿病,防治克山病、治佝偻病、大骨节病和某些心脏病,主治脾虚气弱、体倦乏力、神疲懒言、饮食减少、食后腹胀,抑制肿瘤。

【相关论文】

发表回复

商品购物车

0
image/svg+xml

No products in the cart.

继续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