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菌【Ramaria botrytoides】
【中文别名】
帚菌、刷把蕈、扫把菌、笤帚、红扫把、扫帚菌、葡萄色珊瑚菌、葡萄状珊瑚菌、鹿茸菌、鸡爪菌。
【分布地区】
我国东北、华北、西南及西藏、台湾等大部分地区均有广泛分布。
【科属分类】
真菌界、担子菌门、担子菌纲、伞菌目、珊瑚菌科、珊瑚菌种。
【性状介绍】
珊瑚菌的子实体由基部生出多回分枝,基柄粗大,圆柱状或柱状团块,光滑,基部白色,具粉状斑点手压后变褐色;菌肉白色,有蚕豆香味;由基部向上分叉,中上部呈多次分枝,成丛,淡粉色、肉桂红色,顶端呈指状丛集,蔷薇红色,老时肉褐色,孢子狭长,脐突一侧压扁,有斜长的斑马纹状平行脊突。
外生菌根腐生真菌。肉质子实体小,珊瑚状,中等至大形,高可达40厘米,直径10~30厘米,从菌柄上分出许多主枝,然后再分较多的叉枝,小枝顶部膨大叉状,分枝密集,白色带污黄色,枝端桃红色至淡紫色。菌肉白色,质脆,受伤不变色,子实层生枝表面。孢子带黄色,光滑,长椭圆形。担子棒状,具4小梗。
【生长环境】
每年四五月份就会出现,七八月是成熟期,一般在针叶林或阔叶林中生长,此菌与山毛榉等阔叶树木形成外生菌根。可单生可群生。多生长在无污染的壳斗科阔叶林地上。野生。
【化学成分】
珊瑚菌含有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酪氨酸、脯氨酸、甘氨酸、丝氨酸、谷氨酸、天门各氨酸、精氨酸、组氨酸、苏氨酸等15种氨基酸,其中有6种人体必需氨基酸,还可以用药,具有和胃现气、祛风、破血缓中等作用,对小白鼠肉癌S-180,艾氏癌的抑制率为70%。珊瑚菌口感香脆,可以与各种荤素食品原料相搭配,既可炒、烩、爆、炸、熘,也可煮、拌、烧、煨、蒸、瓤、炖等。特别提示:先将干品反复多次洗净泥沙,再放入清水中浸泡20分钟待用。浸泡过的水可用来做汤或炒菜。菌内含异性蛋白质,食用蛋类、乳类、海鲜过敏者慎食!
【药理作用】
有研究表明,珊瑚菌多糖具有抑制乳腺癌细胞生长的作用,在延缓衰老、降低血糖和血脂等多方面具有独特的生理活性,目前珊瑚菌多糖具有一定开发前景。
对小白鼠肉瘤180的抑制率为80%,而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70%。此菌与山毛榉等阔叶树木形成外生菌根。
现代医学证明,珊瑚菌含有数十种氨基酸、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是天然的功能性食品。珊瑚菌多糖为其子实体和菌丝体产生的一类代谢产物,结构非常复杂,具有显著的保健功能。
【性味功用】
味甘,性平。无毒。具有补钙、镇静、防止人体钙流失、强筋壮骨、养血安神的食补功效。药用具有和胃降气、祛风止痉、活血缓中作用。治胃痛,消化不良,风湿,痛风。常食能美容皮肤、提高肌体免疫力。
【相关论述】
珊瑚菌又名“扫帚菌”,是珍稀的野生食用菌。该菌体形俊俏,色泽秀美。珊瑚菌科Clavariaceae各属含有不少质地脆嫩、别具风味的食用菌,是我国野生食菌资源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珊瑚菌有很多的品种,颜色艳丽,有红、黄、白等色。像葡萄状枝瑚菌、葡萄状珊瑚菌都可以食用,一般别名帚菌、刷把蕈、扫把菌、笤帚、红扫把。
珊瑚菌在世界很有名气,被称为野生之花,鲜甜爽口,珊瑚菌口感香脆,可以与各种荤素食品原料相搭配,既可炒、烩、爆、炸、熘,也可煮、拌、烧、煨、蒸、瓤、炖等。含有15种氨基酸,具有补钙、镇静、防止人体钙流失、强筋壮骨、养血安神的食补功效。还可以用药,具有和胃消气、祛风、破血缓中等作用。
中医认为珊瑚菌具有补钙、镇静、防止人体钙流失、强劲壮骨、养血安神的食补功效。现代科学也认为珊瑚菌克防治手脚抽筋、颤抖、能促进肌体健康,延缓衰老。常食能美容皮肤、提高肌体免疫力。民间常用来医治胃痛、宿食不化和风痛等症。《滇南本草》中谈到:“帚菌,俗名笤帚菌。味甘,性平。无毒。主治和胃气,祛风、破血、缓中。多食令人气凝,少者舒气。”
珊瑚菌在云南各地均有。道光《云南通志稿》、光绪《云南通志》、光绪《续云南通志稿》《新纂云南通志》均记载了扫帚菌。民国陈其栋、缪果章《宣威县志稿》有刷把菌。杨履乾、包鸣泉《昭通县志稿》有刷把菌。卢汉《姚安县志》有刷帚菌。曲靖市马龙区各乡镇也有刷把菌,只不过雍正元年版《马龙州志》没有收录它。
珊瑚菌体形俊俏,色泽秀美,有红、黄、白、紫等色,可以称之为红珊瑚菌、黄珊瑚菌、白珊瑚菌、紫珊瑚菌。它质地脆嫩,别具风味。珊瑚菌有补钙、镇静、养血安神、美白皮肤、强筋壮骨、提高免疫力等作用。中医认为珊瑚菌具有一定食疗作用。珊瑚菌,可医治胃痛、宿食不化和风痛等。
珊瑚菌的做法很简单,将珊瑚菌洗干净以后,焯水,炒食或煮火锅,味道比较好。一次,吃火腿火锅,将焯水后的珊瑚菌煮了吃,感觉十分鲜爽。朋友开玩笑说,这样的火锅,随便放点菜蔬煮了都好吃。其实,这样的珊瑚菌火锅,既有火腿的肥甘,也有野生菌子的鲜美,它们互相成就,自然难得。
珊瑚菌常与部分树木共生,人工驯化难,所以目前市面上的珊瑚菌是地地道道的野生山货。
注意事项:
有报道称,一种珊瑚菌叫[Ramaria formosa(Pers.: Fr.) Quél.]亦称刷把菌(四川)、鸡爪菌、则梭校(西藏)、粉红丛枝菌,食后往往中毒,但经煮沸浸泡冲冼后可食用。中毒症状为比较严重的腹痛、腹泻等胃肠炎症状。珊瑚菌(扫帚菌)有部分品种是有毒的,食用后会造成死亡,一般白色的不宜食用(不但不鲜美,还可能引起腹泻,中毒),红色,黄色,淡紫色的珊瑚菌都可以食用,艳紫色的不能食用,实践中已经出现过很多这样的例子,轻者腹泻,严重者造成食用者全部死亡的例子都出现多起。实践中,野生蘑菇和这些菌类在食用加工前都应该用沸水稍微煮一下,把水倒掉,在蒸煮,炒食用,这样比较安全,因为某些野生蘑菇含有的微量毒素可以通过这种方法被破坏,另外不可因为味美过量,这些都是避免食用野生蘑菇菌类中毒的方法。
【相关论文】